4年100个城市700多场公益演讲是什么体验(二)
接上文:
一开始素食是因为身体的原因。其实大学期间我是个不折不扣的食肉动物。毕业后在中科院的那年,一次在食堂买了熘肉片,却怎么也咽不下去,于是就把饭菜全倒了。从那天起我开始尝试素食。
但是当时的资讯很不发达,没有互联网,找不到关于素食的信息。我的教育告诉我人不吃肉会缺乏营养的。
在这种担心下,我很快又回到肉食。可是肉食后感觉不好,就又吃一段时间的素。就这样吃素吃肉,反反复复,一直到1993年。我终于下决心完全素食了。
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是每次吃肉都会便血,也就是痔疮发作。在吃素吃肉之间循环,相当于我用自己的身体不断做实验,我发现除了肉类,蛋类也会令我便血,所以鸡蛋自然就不吃了。
而奶类会使我轻微拉肚子,但当时没有意识到奶也不能吃。不过我自小就不喜欢奶的味道,偶尔吃一次也仅仅是应个景。一直到千禧年之后的某一年(记不清了)才完全戒了奶。
就这样,我素食已经24年了。
多年来目睹周边人们的健康状况普遍越来越糟,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癌症、自身免疫疾病越来越多,越来越年轻化。可是这些现代病,医院是治不好的,中国如此,美国也是如此。于是医院越盖越多,病人越治越多。
几年前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因中风到医院抢救,因此我们又重新取得了联系(感谢恩师周老师)。他们俩口子都是事业有成,在各自的单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可惜他家里人因为照顾病人,至今没有时间来听我的课。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。有些忙想帮也帮不上,真的很无奈。
去年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死于心梗,年仅48岁。至今还记得大学的时候,他的宿舍和我的对门,每天晚自习回来很晚。他很勤奋。不知他去世后家人孩子如何?
今年一个多年的朋友卵巢癌去世,49岁,留下还没长大的孩子。
关于健康饮食,关于治未病,关于现代病的膳食干预,我觉得自己是可以使上劲的,而且有推广的责任和义务。
在美国,健康素食的理念从80年代就开始了,并且出现了一大批提倡用餐叉代替手术刀的学者和医生。
比如Dr T.Colin Campbell(坎贝尔博士), Dr Dean Ornish(奥尼士博士), Dr Caldward Essylstyn(埃塞斯廷医生), Dr Neal Barnard(巴纳德医生), Dr John McDougall(麦克杜格尔医生), Dr Michael Greger(葛莱格医生)。还有很多人,恕我不能一一列举。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和偶像。
西方人很多因为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吃素。比如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,比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,还有很多前辈。
他们站出来大声告诉世人,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和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浩劫。地球脆弱的平衡随时都可能被打破,等待人类的是未知的命运。
如果不悬崖勒马,我们将如何面对子孙?难道祖先留下来的美丽家园终将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吗?
感到义不容辞,感到责无旁贷,于是我们义无反顾。
在巡讲初期,闫总和我有着共同的想法,只要有人想听,能受益,我们就讲。有的时候真的很难。
有一个城市,承办安排了5场讲座,只成功讲了一场,人也不多。余下的几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取消了。这其中一场真的只来了一个人,我和他聊了一会儿,送了他一本巡讲小册子。另一场听众到了,但是负责带钥匙开门的人没到,只能取消。(你们尽情想象一下)
有的时候安排的很紧张,因为有加场,一天4场,同一个城市4个不同的地方。就这么一路讲过来了,我一直深信,只管做我应该做的,一切都会安排得很好。
其实,最难受的是在高铁站和其它人流密集的场所遇到吸烟的人。烟飘过来时躲也躲不过,肺都要翻出来了。(我胆子小,别笑我)有时真的想上前问问吸烟者,你为什么要这么自我伤害,还对侵害他人健康的行为无动于衷?
一路走来我觉得,因为接受信息渠道受限,大多普通老百姓没有进行辩证思考的机会和辨别能力。
一些专家分析没有足够样本调查的科学数据做依据,误导了很多还未建立科学观念的人。
有时候遇到人们的怀疑心比较重,有些朋友怕被骗,认为我们讲课一定有什么商业或其他目的。
现在大家对待知识有个普遍现象,付费的争着要去,免费的不愿意来。但是我一直认为我的健康巡讲对听众不应该付费,因为真理是无价的。每个人的觉醒也是他们自己的决定,我们只提供了一些资讯而已,也没有什么可自豪的。
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不容易,当他关闭自己,自以为是;
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也不难,只要他敞开胸怀,愿意聆听。
最开心的是,经常有听众告诉我,在听了分享后,开始吃素,身体越来越好,疾病不治而愈。这使我知道,我的工作真的有价值。
一年有9个月在路上,除了演讲,也接触很多人和事,可以学到很多,也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。
现在又开始尝试写作(老板说,写公众号不是写论文,要说人话),每天交作业,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当学生的日子。
未来很美好,要保持学习,随时分享,免遭淘汰,嘿嘿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g050300wlii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图文:徐嘉
过去已过去,
未来还未来,
现在,
多了一件操心的事,
很开心。
-END-
欢迎转发,如需转载,请在文首完整注明以下信息:本文已经获得转载授权,版权归原作者徐嘉博士所有,如需转载本文,请联系原公众号:徐嘉博士(ID:xujiaboshi)。文末请同时附上二维码,请勿用作商业用途。